2012年10月15日
刻版印象
*誰說英國室內有暖氣,不用帶太多衣服的??除了旅館以外,一般住家的暖氣根本是裝飾用的,基本手要距離5公分才能感受到熱度,房間根本很冷,重點是現在還沒到真正的冬天
*英國有名的小說家這麼多應該是天氣太糟了,大家沒事幹,只好在家裡寫小說
*為什麼倫敦一個這麼國際化的都市馬路這麼窄呢? 因為那以前是真的給馬走
*倫敦人對於地鐵出包的容忍度應該跟台北人對醜陋市容的容忍度是一樣的
*呆了這麼久一直想問:倫敦到底有多少英國人?
*英國人腎臟系統一定很強大,硬水超嚴重,晾衣服架子下方的地板因為常常滴水,照目前的進度,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應該會出現鐘乳石的奇景
*結果學費這麼貴,廁所不僅沒有鍍金,還給我漏水....
*沒有棒球的世界是黑白的
2012年10月8日
Snapshot of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最新的商學院
校園內
校園內的Queen's tower
校園很漂亮吧!可是抱歉我在遙遠的醫學院(莊孝維...),並不會在這裡,改天再PO醫學院的照片吧!
Live in London
算一算來倫敦已經有12天了,只能說來這邊念書的心情跟來旅遊真的很不一樣,每天想的就是how to live而不是how to play,第一個禮拜忙著採買和安頓,有一次搭巴士過橋,我還問我朋友:這是甚麼河? 朋友驚訝的回說是泰晤士河阿,我才發現恍然大悟。倫敦的高物價早有所聞 沒想到親自生活在這裡發現只能用嘆為觀止來形容倫敦的物價,房租單人套房至少要4萬/月,日常生活用品貴,吃的東西貴,所以剛來都在想辦法縮減預算的狀況下,買齊所有生活必需品、要煮的食材,可說是每天都在百廢待舉的煩惱中度過。
因為要自己煮,所以馬上摸熟這裡的不同等級的超市,不過還不是很能理解這裡價錢的邏輯,一盒雞胸肉可能要6鎊,兩隻超大雞腿或六隻雞翅只要1.5鎊,但就是雞翅和雞腿上面的羽毛還沒有拔乾淨就是了,牛肉也很貴,豬肉普通,基本上有人處理過的東西就會貴,牛奶和巧克力超便宜,2L的牛奶只要1鎊,捲筒衛生紙很便宜,六捲可能1鎊,但是面紙超貴,一盒,注意是一盒,就要2鎊,總之還有很多東西都不知道在貴甚麼,真的不懂。
地鐵跟公車比想像中貴很多,可以想像每天一出門就開始噴錢的感覺,這裡的地鐵不像台北捷運是按站計費,是憑次計費,一趟就是4塊英鎊 (如果有Oyster card的話是兩鎊),在一一區二區裡面不管坐多遠,都是一樣錢,有些地鐵轉車還要出站,等於多付一次錢,可以想像我今天一出門甚麼事都沒做就至少要噴400或是200塊感覺 (WTF!),真的是很”有感”,坐公車也沒有多便宜,有一天晚上下大雨,我提了超重的東西 想說坐個公車,結果一上公車發現我Oyster card沒錢了,要付2.3鎊想說只是兩三站的路程,2.3鎊真的掏不出來,於是就下車淋雨用走的QQ,突然覺得台灣的大眾運輸真的都是慈善事業。
倫敦的地鐵系統舉世聞名,真的是倫敦的心臟,四通八達,他們又稱為tube,自己坐了才發現真的名符其實,形狀根本就像在管子裡面鑽一樣,比較有趣的是,他們手扶梯也是跟台北一樣是靠右站,讓給左邊走,倫敦人走路也是靠右走居多,虧我在新加坡練習了這麼久XD,另外一個令我意外的是倫敦的馬路超小的,沒想到一個國際大都市大部分的馬路都是雙線道,來向跟去向車道而已,縱使馬路再小,照片上常出現的倫敦雙層紅色大巴士都可以穿梭自如,相當敬佩,坐在上面感覺隨時公車隨時就要擦到旁邊古蹟,或是輾過前面的腳踏車騎士,因為馬路小,這裡的人也都沒再看紅綠燈的,等紅綠燈有一種很笨的感覺。
倫敦每天的氣象只有一種 :晴時多雲偶陣雨,台北雖然愛下雨可是看天空陰陰或是氣象預報,大概就知道今天的狀況,可是倫敦這裡每天都是早上可能晴天,中午就綿綿細雨,下午又是陰天,好像要轉晴,晚上出去又下大雨,幾乎每天都是這樣排列組合,每個人好像都習以為常,最讓我覺得其妙的是很多人下雨可以不用不用撐傘,小雨就算了 因為這裡的天氣太多變了,撐傘很麻煩,可是有時候明明雨下超大,還是很多人不撐就讓它淋,甚至連帽子都不戴,奇怪,歪國人的頭髮油脂比較豐厚嗎? 可以防水就是了!?
總之有關倫敦的傳聞大部份都是真的,可是親自生活在這裡還是全新的感受,還是有很多要適應,希望可以慢慢發現倫敦之美。
The first week
第一天開始就是無止盡的自我介紹和閒聊,感覺每天一都是英文口說和聽力測驗,可是考試用的關鍵字理解法在日常聊天中根本派不上用場,每個人都講超快,因為大家雖然都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腔調,可是很多都在英國念大學或研究所,講話都基本expect每個人都聽得懂,不會刻意放慢,在日常聊天時幾乎插不進去,一頭霧水,大家笑只能跟著笑,其實根本不懂(what’s the haha point?),跟別人聊天也都是來回很少句,因為有時會自動進入句點,當然還是有聊得很開的,最重要的是,至少上課或是專業領域都聽得懂,我想其他只能用時間去磨練了。另外歐洲名字真的是又長又難記,我想就跟他們覺得中文很難一樣
基本上這裡大學或是研究所的課都蠻操的,很多才剛完成碩士學位,聽他們說也是一個天只睡幾個小時,連續一個禮拜,跟我進同一個實驗室的女生是剛從劍橋大學學士畢業,感覺就是用功人,整個感覺就是像金妮。第一個禮拜馬上就有Journal club,還好過去研究所扎實的訓練了兩年,我們這組拿到一篇Cell在講COPD的paper,在討論的時候有個女生抱怨她要整整一個小時或是兩個小時才能把這整篇讀完,我在旁邊默默的流下了冷汗,拎盃拼一點也要至少一個晚上,不過報告完,覺得實力差距沒有這麼大,心中的大石頭有稍微放下來一點點。這裡比較不同的是他們真的很重討論,一篇paper報告前可以討論兩三個小時,還有JC的時候有提供咖啡,果汁和蛋糕耶!!應該要建議台大分醫所也要照辦,這樣才有club的感覺嘛!
聊天的時候發現歐洲人真的世界地理觀念和比美國人好很多,基本上很多人都知道台灣,還知道台北!! 真的蠻令人感動的,不用花力氣解釋我們跟中國和泰國是不同的國家是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
這裡早上九點上課到下午一點,我問西班牙同學,她說在西班牙還都上到兩點呢@@,不過應該要來研究一下食物價錢是否會抑制飢餓神經中樞,到了中午還真的吃個三明治加咖啡就算填飽肚子了(這樣也要4or5鎊!) 奇怪,在台灣有時候甚至吃了整個排骨便當還有點餓。
總之,同學大家人都不錯,雖然很多我聽不懂,可是也都讓我安靜的待在旁邊,不會覺得很奇怪,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整個融入原先懼怕的英國腔。